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五)||@大学生们,关于职业素质你了解多少?

作者: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发表时间:2024-05-22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

       1、素质是什么: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基本表现,必须通过外在行为来显现。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很有素质一定是通过观察他在参与各项活动中的言行举止。而人在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活动就是工作,也就是他的职业。

       2、职业素质: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人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CQ)。

       职业素养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含内在素养和外在素养。

       3、职业素质特征:

       (1) 专业性--术业有专攻

       不同的职业,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于对护士职业的素质要求;  对商业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 不同于对教师职业的素质要求。

        (2)稳定性--持久、不易变化

       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3)内在性--只有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才能展现出来

       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觉得大学生职业素养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

        (4) 整体性--综合表现: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我们说某某同志职业素质好,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

        (5)发展性--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不断提出新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素质具有发展性。

二、职业素质的构成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职业道德的方法:

       (1)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自觉的进行内省

       (4)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实践

       (5)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职业道德修养,根在实践,贵在自觉,重在学习。

       职业意识:是指职业人对职业的认识、意向以及对职业所持的主要观点。职业意识有社会共性的,也有行业或企业相通的。它是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

       职业精神: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从田间小路上走出的大科学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三、职业素质提升

       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种能力,又远胜于能力,责任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责任就是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毫无怨言地承担,并认认真真地做好,这就是责任。

       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

       责任重于泰山:好的责任心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没有坚定的责任心,人们就会在逆境中跌倒,在各种各样的引诱前不能自持。

       团队合作的要点:

       1.全局观念

       个人利益服从公司利益,维护公司集体利益)

       2.相互协作(简化关系,避免是非)

       在团队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定位,协调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团结合作,实现团队目标